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教学大纲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3-11-20 17:16:09 来源: 点击:

【课程编码】23TS0001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laws and Ideology and Morality culture

【总 时】48          【学  分】3

【理论学时】40          【实践学时】8

【课程类别】通识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它既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也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教学目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教学要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将理论课学习和实践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方法上要做到眼口心手“四到”。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学生能够领悟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二、教学内容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难点: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一、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在教学中理解人生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把握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方向,激励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学会处理人生矛盾,反对错误的人生观,在实践中积极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1.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反对错误人生观

3.成就出彩人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5.人生价值的评价及实现途径

难点: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其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什么是理想信念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2.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

2.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难点:1.如何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第二节 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1.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2.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精神的历史传承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难点:1.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2.当代大学生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坚定价值观自信。学生能够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难点:1.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为什么要大力增强价值观自信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遵守社会公德

2.恪守职业道德

3.弘扬家庭美德

4.锤炼个人品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难点:1.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使大学生通过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逐步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 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3.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难点:1.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3.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时间安排】(40学时)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绪论

2

课堂讲授、提问

2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6

课堂讲授、案例

3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6

课堂讲授、讨论

4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课堂讲授、讨论

5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6

课堂讲授、案例

6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6

课堂讲授、讨论

7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6

课堂讲授、案例

8

考试

2

开卷

 

【实验(实践)教学内容要点】(8学时)

序号

实验(实践)名称

课时

实验(实践)内容要点

实验(实践)要求

场地

1

演讲比赛

2

理想、爱国、诚信、修身、律已

表达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展示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自行

安排

2

阅读原著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分小组交流读书心得,提交读书笔记

线上

3

社会调查

2

大学生公德行为调查

认识和剖析大学生公德现状并对问题进行反思

自行

安排

4

案例讨论

2

经典案例

知法学法守法用法

线上

【成绩评定办法】

1.成绩评定总则:成绩评定由课堂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课堂考勤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主要依据考勤表、讨论、实践课的记录以及期末卷面成绩。

2.课堂考勤成绩评定:占总评成绩的10%,依据本学期课堂考勤记录给定。

3.平时成绩评定: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依据包括两次作业、笔记、课堂表现和实践成绩等。

4.期末考核评定:占总评成绩的60%,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考核。

【推荐教材】

《思想道德与法治》,本书编写组:首席专家沈壮海、王易,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参考书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王人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14.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汇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本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本门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信用、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法治思维等诸多问题,强调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基础”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编制:道法和原理教研室 刘艳群/审核:游学民)